高企认定考核要点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 高企认定考核要点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 高企认定考核要点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 高企认定考核要点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产品描述

服务一对一 业务范围江苏省 模式线上线下结合 用途科技项目 范围补贴类
本公司只提供咨询服务!
(思睿晶华高企认定解析:“申请认定年内”是指申请前的365天之内(含申报年)。认定机构应依据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具的意见对“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判定。)
一:知识产权方面
1. 企业在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知识产权项不计分。
2.获得知识产权要有延续性,否则不计分 
3.如果所有获得的知识产权证书同一时间,会被质疑临时包装,不被认可或得分较低
4. 在软件著作权方面:
A:企业系统填报的软件著作权,区级组织现场考察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演示操作,演示功能需与系统提交的软著申请表描述的功能一致。
B:演示人员须为参与本项目的研发人员,部分地区要求对软件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及功能确认。
二:研发费用方面
 1.企业研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
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费用投入专项审计报告这三表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必须一致。
2.研发费用归集要合理,必须真实存在。
三:产品(服务)方面
1.企业核心产品(服务),要提供对应的合同,及知识产权材料
2.企业的产品(服务)必须在申报的领域范围内!
四: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组织管理水平方面
 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管理水平考核严格,每年都要有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下这些项的得分普遍较低或不能获得认可。
1.只提品合同
2.模板化的制度模板
3.框架型产学研合作,
4.自建性的研发机构,
5.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平
五:其他方面
1. 产学研协议的签定时间需在2017-2019年,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提供合作的记录(项目支出的及凭证)。
2. 重点考核资料中是否有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3.**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企业申报入库
 的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
由此可见,高企申报一定要提前准备,充足准备!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高企申请中,创新能力评价也就是四项指标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就把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大家梳理一下:
四项指标主要考察以下内容:
题目
我们需要的
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经费使用管理体系,编制了研发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研发组织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研发费用台账
设立了内部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 研究开发机构章程、科研条件设备;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产学研实质性合作协议
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成果转化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履行情况;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管理办法,履行情况
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 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管理办法,职工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各制度履行情况
各企业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卷子问什么就应回答什么,且要充分,一般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与的RD的立项、验收过程对应不起来,存在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两种情况,明显情况不属实。
2、没有理解四项指标的意思,随意杜撰制度,如研发项目组织管理制度,本是要求企业在研发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经费来源使用管理上进行规范,有些企业写成了研发部章程。
3、没有按顺序陈列制度,杂乱无章,让看起来麻烦。
4、编制研发费用台账,是指按照所建立的核算体系规则条目,将每一RD费用按年度明细列出。
5、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是指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管理办法,以及平台服务为区域或行业企业服务的合同、。
6、成果转化激励奖励办法,只有文,很少有执行。有的准备了执行材料,但缺乏依据。例如嘉奖令通知等,与政策文件中一条都对不上。文件中一个发明3000元,实用新型1500元,嘉奖令通知写成了5000元或者8000元,和制度不统一。另,存在和财务报表不符的情况。
7、成立研发部或工程中心栏目部分,有的企业没有研发部或工程中心的章程(管理办法),只有成立通知和设备清单;产学研合作,只有一张空文协议,没有实质性合作,没有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
8、科技人才培养、员工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绩效奖励制度部分:大部分只有制度,没有履行材料。实际上,应附上科技人员的外出进修的协议;为适用岗位要求进行的员工技能培训签到表、培训证书;、研究生的引进协议、证书;年终绩效奖,每家都有,附上财务清单即可。
由此可以看出,借鉴别人规章制度时,把握好匹配性。如规模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就会有区别,大企业研发组织管理制度可以详细一些,如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与结题,**保护管理办法、技术人才培养进修管理条例等,而中小企业可能粗一些为合理,因为政策是要执行的,要贴合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高分。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预计从2022年开始,国家企业认定评审将进一步从严把控,其主要体现在:
1.认定评审科技创新事项发生时间以申报**年为主。企业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认定的研发机构、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将不予采纳。
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往年通过出具《研发费用数据不一致说明》的做法将不予认可。
3.规定工业企业享受高企政策奖励与企业是否填报工业直报系统B203企业研发投入挂钩。
苏州派腾重点提醒:
1.准备在2022年认定(复审)国家的,请检查相关知识产权申请(转让)审批进度,能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2.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对企业研究开发资助申请进行审核。审核要点包括:
(一)企业申报数据与统计部门一致性审核;
(二)企业申报研发费用与申报税务部门研发费用一致性审核;
(三)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核实;
(四)企业填报国家科技统计报表规范性审核;
(五)企业诚信情况审核。
而2020年高新认定对数据也一样要求严格。
因此,企业除了要注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三表一致”,还要注重报表的规范性。建议企业从现在开始严格检查各类数据报表,避免在填报报表时出现数据不统一的现象。
苏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现拥有多家合作企业,本公司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增值咨询服务,为客户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欢迎各大企业前来咨询洽谈!
常熟古里高企认定评审常见问题
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为大家分析一下高企未通过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即关于科研立项方面在今年评审中出现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数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在拟定研发项目名称中,要注意研发项目中“活动名称”尽量与高企中的领域相吻合,并且尽量别把一个完整项目拆分成多个项目。研发项目虽然和成果转化项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对应关系,因此不必为了后面的成果转化项数达标,而在此要写过15个以上的项目。拆分的项目要是不被认可,有可能导致研发经费占比不符合要求,同时,知识产权的编号一定要准确,项目与**的对应关系要正确。
二:研发活动重在创新
创新从大的层面说可以分成原始创新和跟进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从企业研发项目实施角度,可以分成原理创新、工艺创新(包含原料、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技术创新(包含装置)、产品性能创新以及服务创新等。按照《指引》要求,企业产品的常规性升级和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不包括在内。常规性升级不是很好把握,在对项目进行描述时特别要注意,如原来的产品是黑色,现在做成彩色,其中的颜色改变又没有新的创新点;原来生产一种塑料,加入一种增塑剂,之后市场出现新的增塑剂,买了后直接加入对产品性能有所改进等等,都不能作为研发活动内容。在实际评审过程中,发现这部分描述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把核心技术和创新点混淆。比如:研发一种耐高温的电缆,在进行核心技术描述时,可以说“采用XXX原料,通过XXX工艺路线,经过XXX方式加工”;进行创新点描述的时候,可以说“该研发项目得到的电缆可以耐180℃高温。一项研发项目的创新点不需要多,1-2点就可以,对于创新点需要有材料佐证。
三: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与结题(验收)报告要规范
许多立项报告书不成体系,栏目标题与内容不符。缺失真正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有些甚至缺少项目组成员、经费预算。有些只是简单交代了背景,没有指出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使得研究内容的确定无厘头。结题或验收报告,只有指出项目完、经费使用情况;没有指出完成了立项报告书中的哪些“研究内容”,技术指标达到了具体什么值?只是把立项报告书中的部分内容复制了一下,验收人员往往还是项目申报人员!
注意:结题或验收,是对立项内容实施之后的总结,而立项内容是研究人员对相应工作的一种期盼。所以在撰写项目立项书以及结题报告的时候还是要谨慎对待的。
(思睿晶华解析高企申报:查新机构:工作内容:对研发项目进行新颖性查询。评判标准:有查新机构资质。能够配合项目老师的要求开展查新工作。并对查新方案提出意见。)
(思睿晶华解析高企申报:审计机构:工作内容:对企业进行三年年度审计、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研发费用审计评判标准:具有高企审计资质。配合项目老师工作。比较好沟通。)
http://jszrx2017.cn.b2b168.com
产品推荐

Development, design,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one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您是第339045位访客
版权所有 ©2024-06-18 粤ICP备10089450号

苏州思睿晶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 八方资源网 八方供应信息 投诉举报 网站地图